2)第六三八章 海王村古玩市场_神眼鉴定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反正来了,正好这段时间自己学习古文,来这里也好。

  在熙攘热闹的琉璃厂东街街口,有这样一座幽静、典雅的明清小院,正是现在的海王村市场。了解老北京故事的人大多知道,海王村原是京城最早的古玩市场,早在清朝乾隆修《四库全书》时期,就因为众多学者、官员、读书人来此买书、卖书,而逐渐兴盛起来,形成了老北京最大的古旧书集散地。如今的海王村,已经归属于中国书店,在一百多年的时间洗练中,历经多次翻修、改造,却仍是寻找知识源泉、传承文化的一块宝地。

  许阳对于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“古书医生”,书,画!保存完好并不容易,很多就是因为保管不善让无数名家名作消失。这些“古书医生”的存在正是说明这些问题的。

  中国书店肄雅堂的古籍修复技艺,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海王村市场的一大特‘色’。“古书医生”们以其“补天之手,贯虱之睛”,默默修补着那些历经沧桑的文化典籍,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。40多岁的汪学军师傅,从祖辈起就从事古籍修复工作,他跟我们介绍起这‘门’独特的技艺,可谓如数家珍。

  “你们看上面写的这些个步骤,溜口、补虫眼、画栏、齐栏、作捻、下捻、打磨、打眼儿、订线、粘签,看起来很简单,其实每一步都非常复杂”,一位汪姓师傅指着墙上贴着的修补技术简介,告诉我们:“真正修补好一本书,需要40多道工序,全部都是人工‘操’作。所以每本书都‘花’了很大心血。”一位汪姓师傅强调说:“我们干活,是本着保护的态度,要尊重那些古籍,决不能有一点马虎、糊‘弄’之心。”

  这段话就是上次许阳来这里的时候,这位汪师傅说过的,许阳记忆犹新。每一行都有高人存在,许阳那个时候对于古字画方面的学习进度很慢,人嘛都有一种情绪,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着各种各样表达自己的情绪。许阳也是一个人,他不是神。

  所以那段时间对于学习字画有了很重要的抗拒之心,也是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,认识了这位汪姓师傅。从这位师傅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。所以从那以后,许阳把那种不可取的心态扔掉,就算自己学的慢,也会慢慢的一点点的学习。

  走进去之后,看着这里热闹无比。并不比潘家园差。来到一家名叫“浆纸堂”的地方,这家可是老店,许阳的那间天宝轩也就是十几年而已,或者说几十年也可以,这家店可是从清时就有的,据说这家店里还有纪晓岚和乾隆的提词。

  进去之后就看到一个老人在那里训话。许阳就站在边上静静的听着。边上的一个小伙计看到顾客这样也不好意思打饶。站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uanxiaoshu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